网上有关“剪力墙有钢板时墙立筋和拉钩怎么处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剪力墙有钢板时墙立筋和拉钩怎么处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弯钩角度
当拉钩用于梁、柱复合箍筋中的单肢箍,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lc范围和构造边缘构件,以及梁侧腰筋间的拉结筋时,其两端弯钩的弯折角度均不应小于135度。
当拉钩用作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lc范围及构造边缘构件除外)、楼板等构件的钢筋网片间的拉结筋时,两端弯钩可采用一端135度、另一端90度。
2、弯钩平直段长度
弯折后的平直段长度,可简单分为两种情况:
抗震构件(或设计有构件抗扭等专门要求的):不应小于10倍直径和75mm的较大值。
一般构件(非抗震、设计无专门要求的):不应小于5倍直径。
当拉钩用于梁、柱复合箍筋中的单肢箍,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lc范围和构造边缘构件,以及梁侧腰筋间的拉结筋时,弯钩平直段长度应按设计要求区分抗震构件和一般构件确定。
当拉钩用作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lc范围及构造边缘构件除外)、楼板等构件的钢筋网片间的拉结筋时,弯钩平直段长度可按一般构件考虑。
另外,钢筋安装时,两端带135度弯钩的拉筋通常会操作不便,加工时可以做成一端135度、另一端90度以方便安装,但现场安装后需将90度弯钩一端再弯曲成135度以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梁筋 其实没有那么难算 我有最直接的方法 和 预算公式
最直接的就是 优先算梁的上部通长筋=梁长+锚固长度,腰筋=梁长
下部钢筋需要看原位标注=净跨+锚固 ,支座负筋=1/3(1/4)+柱子宽度
对于箍筋就有点麻烦了先根据图纸(加密非加密去)确定箍筋个数,箍筋=梁周长-8*保护层+2*10d
在根据拉钩(梁高超过450才有)布置规则隔一拉一确定个数,拉钩=梁宽-2*保护层+10d
预算公式截取广联达(考虑损耗、抗震和弯钩时延伸我自己理解的)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如下图所示)
关于“剪力墙有钢板时墙立筋和拉钩怎么处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惜凡]投稿,不代表盛龙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nlon.net/sn/1033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盛龙号的签约作者“惜凡”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剪力墙有钢板时墙立筋和拉钩怎么处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剪力墙有钢板时墙立筋和拉钩怎么处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文章不错《剪力墙有钢板时墙立筋和拉钩怎么处理》内容很有帮助